(2017.09.30課後整理)目前台灣在供應高齡飲食質地時,並沒有一套專屬的分級建議,僅分為普通飲食、軟質飲食、細軟飲食,若咀嚼吞嚥功能更退化則進一步提供半流質、全流質飲食。
日本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在高齡飲食質地分級中相對的有較完善的的定義制度,包括Smile care、UDF、吞嚥金字塔,其中Smile care的分級是以產品為分級的導向,例如不同的調理包內容來作分級,以利消費者採購時有所依循。近年有國際組織致力於發展全球化吞嚥困難飲食指引(IDDSI,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Initiative),廣集各國相關領域專家共同制定標準及推廣,其目的為吞嚥困難者制定質地改善食品和增稠液體的國際標準化術語和定義。IDDSI的架構和試驗方式皆為英文版,為推廣至全球,因此公開授權各種語言翻譯版本,目前台灣由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團隊來翻譯相關內容。
IDDSI的主要架構為一正一反的金字塔,倒著金字塔是由固體食材為出發點,經過烹飪及處理過程,越往下越為液體(共有3-7級。正著金字塔是由液體往上逐漸稠化,共有0-4級。其中重疊的固體加工和液體稠化的3-4級有相似的稠度。
在IDDSI液體的部分為正金字塔,由下往上分別為0-4級,流速由快(稀)到慢(濃),數字越大流速越慢。測試流速的工具為BDTM針筒(型號:301604)、針筒容量為10毫升、總長度為61.5毫米(從0-10毫升之間距)。金字塔顏色的使用是針對各型態色盲者的評估及測試後挑出的這八種顏色,此外因紅色在醫療體制中會有警告、禁止之意,所以也未考慮使用。
測試流速的流程為:
1.拿掉針筒塞,用手指抵住針筒底部
2.用另一支針筒吸取10毫升的液體倒入空針筒中
3.計時10秒,並放開抵住底部的手指
4.10秒鐘到時,手指底回底部,紀錄剩餘量。
液體流速試驗判讀:
0級:液體殘留量為0毫升
1級:液體殘留量為1-4毫升
2級:液體殘留量為4-8毫升
3級:液體殘留量為8-10毫升
4級:液體殘留量為10毫升,且液體完全沒有滴落。
IDDSI液體試驗中液體需為均質的,因其中若有固體會堵住空針出口而影響流速。例如有蒟蒻的優酪乳就無法測量。
下篇會分享如何簡易的應用在實務上唷!